|
【佛山陶瓷网】2019广州设计周,真的变味了吗? |
【2019】2019-12-8发表: 2019广州设计周,真的变味了吗? 今天,是广州设计周的第三天。今年,我还没有去过现场。前两年的,我都去看了。当时,展馆内外几乎每个角落都是人挤人的,连转身也不太便利,一不小心就可能会亲到后面哪位小姑娘的脸上,被别人当成了流氓 2019广州设计周,真的变味了吗?今天,是广州设计周的第三天。 今年,我还没有去过现场。前两年的,我都去看了。当时,展馆内外几乎每个角落都是人挤人的,连转身也不太便利,一不小心就可能会亲到后面哪位小姑娘的脸上,被别人当成了流氓,然后连续的几天,我就呆在场馆里面,一家一家的去走访,看得很仔细。可是今年我没有过去,很多熟悉我的朋友就问,你未来是要以整合设计师资源为生的,而设计周被称为全球设计的大聚会,按道理来讲,你不应该缺席,其他媒体人谁都可以不去现场,但是你不可以。有什么理由不去呢?是不是也对这个设计周感到无言了呢?其实,事情完全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子,理由是有很多个方面的,只是不足以与外人道,总之就是完美的错过了。 2019年广州设计周现场(图片源自广州设计周官方) 不过,我是设计周的一名钢丝。虽然没有去到现场,但是在微信朋友圈等各种媒体渠道上,我关注到了一些现场的图片和视频。我的微信里有300多个室内设计师,有100多个瓷砖企业的销售老总和市场总监,还有70多个家居媒体记者朋友,通过他们发布的动态及口头讲述,我也知道了有关今年设计周的一些细节。 总体来讲,对于今年的设计周,我听到的声音是吐槽多于点赞。槽点大概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: 槽点一、设计周完全变味了。现在的设计周,已经没有了设计的韵味,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材料展览和卖奖平台。 开幕式当天中午,微博id“太祖有诗云”发布动态说“所谓的广州设计周,逛的时候腿疼,逛完了蛋疼,假设计之名,行带货之实,真是索然无味”。 事实上,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还真不少,我的朋友当中也有几个。进了设计周场馆,他们更想看的是设计,而不是材料。更想听的是设计师的感悟,而不是材料商的吹嘘。但结果很显然,他们失望了。 在这些人士的构想中,现在的设计周出现了两个重大错误,首先是定位上的错误,设计周顾名思议就是要以设计师为主角,而不是以材料商为主角,就是要以分享设计思想为主线,而不是以展示材料为主线。其次是功能分区上的错误。设计周理应要以分享设计思想为主线对展馆进行分区,分出学术论坛区、产品点评区、创意销售区以及新型材料展示区,每个区都有清晰的定位和独特的功能,能让观众能够一目了然,而不是以材料品类进行分区。 2019年广州设计周现场(图片源自广州设计周官方) 学术论坛区,首先是邀请大牌设计师,分享自己对明年的色彩与空间风格趋势的判断,分享自己的设计心得,材料商付费收听。其次是邀请材料商,推介自己家的新产品,讲解自己跟设计师们合作的新模式。不过,被推介的产品质量和企业资质务必要经过主办方的严格选核,然后通过竞标拍卖获得上场资格。 作品点评区,就像我们以前高考那样,题目由主办方来出,答案由设计师和材料商共同来做,最终展现的可以是纸质方案,也可以是实体空间,由现场的设计师及观众提出意见并给予评选。材料商通过产品供应和奖金支持的方式参与。 创意销售区,由设计师展示自己的项目创意方案以便融资,展示自己的材料设计方案以便及销售。材料商通过交纳保证金的方式参与。 新型材料区,由材料商展示自己的新产品,以供设计师们选购,或者交流项目合作。材料商通过展位租赁的方式参与。 …… 诸如此类,在设计周展馆里面,主办方设置的所有事务,都应该要以设计师为主角,以设计交流为主导,而对于材料商要逐步提升准入门槛。 然而,在他们看来,现在的设计周却完全是本末倒置了,搞得就像城中村里面的菜市场一样,不管什么样的材料商,也不论什么样的产品,只要交了钱的就可以进来展示。他们认为,商业味太重,而档次和影响力正在降低,其结果是真正的设计大师都不太愿意过来,所以,设计周似乎也变得不再名符其实。 这些是对主办方的误解。理论上来讲,他们的构想也没有错。但是,很多事情未必就会按着某个群体的思想在走,现实当前,谁也没有办法。所以,这个不应该成为设计周的槽点,能做到这样,主办方已是很不容易了。 槽点二、展位楼层指示图上展位太多,而且文字太细,不管是从官方公众号发出来的电子版本,还是在现场入门口领取到的纸质版本,都存在这个问题,就算是戴上500多度的眼镜估计也难看得清楚。 于是,就有很多人认为,主办方制作这个图表,主要目的不在于指引观众快速找到某个展馆或活动,而在于炫耀有多少企业来捧场。在他们看来,如果是为了指引作用,那么这个图表做得完全没有一点价值。 这倒是小问题,小得不能再小了,也不应该成为设计周的槽点。解决的方案很容易,看看能否通过小程序,整出来个像腾讯地图、高德地图那样的东西,你要去哪个材料商的展位,可以直接搜索材料商的名称、定位、导航,跟着走过去就是了,然后把这个二维码放在展馆的入口处,以供所有观众扫描下载使用,问题就可以得到完美的解决。 槽点三、瓷砖企业太多,而且位置较好,展位较大,设计周变成了陶博会,这对其他材料商很不公平。而且瓷砖行业在设计周里面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。 持有这个观点的人也不少。他们认为,设计周应该要以设计师为主,以材材商为辅,面对的是整个泛家居,所以要用设计方案把所有材料串联起来共同展示。他们认为,在设计周展馆里面,所有的展位都应该大小一致,主办方就应该一视同仁。 瓷砖企业较多,位置较好,展位较大,只能说明在整个泛家居材料领域,瓷砖行业对设计周这个平台更加重视,对设计师这个渠道更加重视,日子更加好过,产品利润更高。 这里面到底有没有存在这样的逻辑,比如说因为更重视设计师,所以日子才会更好过,或者是因为比其他材料商日子更好过,所以在设计师这个渠道上多砸点钱也没有关系,是不是这样子的,我也不清楚。 但是,除此之外,它说明不了别的东西。所以,这点也不应该成为设计周的槽点。 回归到最原始的问题,设计周到底变味了没有。我觉得没有。如果你觉得变了味,那也不是主办方主观上造成的结果。端碗吃饭,丢碗骂娘,这倒是件很恶心的问题。(作者:简直) 【图】 (【2019】更新:2019/12/8 7:41:15)
![]() |